公告

『国情讲坛』第九讲|文扬:改革开放的经济地理因素

日期:2018-10-16 浏览次数:1482

『国情讲坛』第九讲

改革开放的经济地理因素


文  扬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起飞,也可视为是漫长中华历史的延长线上一个新的阶段。虽然体现为一个成功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但也是特定的历史和自然环境孕育而成的一个结果。
 中华文明是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开始的,这一良好环境顺利促成了早期的农业革命,并发展出独特的“天下”型定居文明。“天下”型定居文明与“天治主义”叙事共同决定了中华文明的演化进程。
 这一演化进程可以用中原国家和草原帝国各自的生产力、军事力、贸易力、文化力四种力的互动与消长进行描述。
 清代中晚期最新一次农业革命和随之而来的人口增长为此后的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地理环境。
 新中国继承了清帝国大部分版图,前三十年在这一超大版图范围内实现了现代国家的国家建构并建立了强大的国防。
 稳定的政治-军事环境加上良好的经济地理环境,使新中国具备了成为世界最大生产基地并形成世界最大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再次实现了历史上多次出现过的“四力合一”,经济潜力得以充分释放,借助于自由开放的全球化体系,实现了震惊世界的经济增长。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地理环境也在出现新的变化。通过历史透视未来,可以得出一些意义重大的理解和预测。



主持人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

OCT


时     间  2018年10月19日(周五) 

 19:00-21:00

地     点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层报告厅


*凭学生证入场


报点链接


主讲嘉宾介绍
文扬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早年在中国海军服役,曾任海军司令部参谋。军事科学学会会员。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2001年起,先后担任新加坡《联合早报》时评作者、北美《多维新闻网》专栏作者、新西兰中文《先驱报》主编、新西兰华文文化沙龙主席、海外华文传媒协会理事、《新西兰联合报》社长、英文报纸The United Press社长。2012年起至今,任《观察者网》主笔。2009年与寒竹合著时政专著《中国力》。2017年创造的“广土巨族”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2018年7月出版新著《人民共和国》。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国情讲坛』旨在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换思想、交流经验的平台,重点围绕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等方面的内容,着力打造国情研究领域的中国学派,向外界传递中国话语、中国风格。

此讲座系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