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图书
变革与复兴 : 百年中国现代化新征程 作者: 浏览次数:9721

《变革与复兴:百年中国现代化新征程》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组织编写

胡鞍钢 主编

东方出版社

2021-03-09



图片

 作者名录(按章节顺序)

图片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江小涓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武  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王绍光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兼职高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荣休教授

林毅夫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干事兼首席经济学家

薛   澜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鄢一龙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高宇宁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宇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

钱   易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李   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周绍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长聘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院长



图片
内容介绍
图片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探寻中国道路、接续奋斗的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史,就是一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逐步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长征和壮丽史诗。

本书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国情讲坛”精彩讲演汇编。全书分“中国道路”“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大板块,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创新中国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历程。

全书把国内与国际、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有国际大视野和历史的纵深感,又有极强的现实参考价值。阅读此书,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历史进程、战略布局、远景目标等,开阔视野,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教育指导意义。


第一篇

中国道路


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已经准确地预见了中国道路的三大特征和趋势,中国后来的发展验证了毛泽东的预见。


第一,中国道路是万里长征之路。毛泽东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由此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万里长征,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代: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世界弱国走向世界大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次实现了超大规模的十几亿人口“富起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处在实现“强起来”的新时代。


第二,中国道路是“人间正道是沧桑”。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基本实现现代化,共计38 个发达国家,总人口为13.6 亿人。中国基本国情是极其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也是极其独特的。中国总人口已达14 亿,中国崛起是超大人口规模的崛起。中国迅速追赶发达国家,用了70 年的时间根本解决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用了OECD 国家1/3 的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超越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依附型或半依附型经济发展的特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非OECD,总人口为62.2 亿人)提供了崭新的、可借鉴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第三,中国道路是人间奇迹。如同毛泽东指出的:“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第二篇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百年现代化最显著的特征和动力。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走向强大、走向未来,主要源于改革开放。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正如邓小平所言:“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由此,中国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异军突起,创下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科技创新奇迹、减少贫困奇迹、人类发展奇迹,用了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中国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几百年来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现代化。它是独立自主的创立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改革完善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大力解放发展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态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及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改革开放根本不同于苏联与东欧国家,就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不走老路,更不走邪路,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确保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三篇

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万里长征。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惠及14 亿人民的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接下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几代人的持续接力赛,每一代都有历史赋予的使命和任务,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中国能够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绝非偶然,除了具有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比较优势之外,最重要的是创造和发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十三个显著优势”,它们构成了更加系统更加完整更加有效的中国制度体系。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制度优势将成为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优势、综合优势、强大优势、长期优势。


我们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历史交汇期。两者同向同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国本来就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大变量,既是自变量,又是因变量,既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加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目 录

  

第一篇 中国道路
    胡鞍钢: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1949—2019 年)
    江小涓:新中国对外开放70 年
    武 力: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与逻辑
    温铁军:传统农民挽救现代化(1950—1980 年)——土地改革的宏观效应

第二篇 改革开放
    王绍光:改革开放、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
    林毅夫:中国改革开放40 年与新结构经济学
    李稻葵:改革开放40 年经济学总结
    薛澜:中国科技创新政策40 年——回顾与反思
    鄢一龙:改革开放与中国五年规划体制转型
    高宇宁:改革开放40 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第三篇 伟大复兴
    胡鞍钢:充分发挥中国制度优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钱 易: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李 玲:大时代新战略:健康中国
    周绍杰: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胡鞍钢:展望2035 中国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