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俞 乔 教授 浏览次数:8373

研究领域:


    当前研究兴趣:中国金融制度与改革、中国公共财政与治理、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经济合作、医保支付体制与信息技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开设课程:

  • 开设过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学,公司金融学,投资学

  • 当前开设:经济学原理,公共经济学,经济发展



     学术专著:

  • 俞乔,《中国外汇储备与全球产业投资》, 商务印书馆, 2013年。

  • 俞乔,《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2012-2013》,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 俞乔、童晓渝,《信息化与农村发展》,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

  • 赵昌文、俞乔、郑路,《共同基金与投资者行为理论前沿》,科学出版社,2008年。

  • 赵昌文、俞乔、郑路,《投资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 俞乔、邢晓林,《商业银行管理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 俞乔、杨志伟、吕春芳,《企业理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 俞乔、邢晓林、曲和磊,《商业银行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版(1998年)、第二版(2007 年);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台北)。


     

    中文期刊论文:

  • 俞乔、范翰文、吴洵,“金融危机原因反思——伯南克的谬误”,《金融监管研究》,2014(4),14-31.

  • 范为,俞乔,刘江波,“基于Monte-Carlo模拟的CMOs多因素定价模型研究”,《管理评论》,2014(5),12-22。

  • 唐柳、俞乔、鲜荣生,“经济发展方式的二级转变:基于协同论的分析”,《管理世界》,2014(5)。

  • 唐柳、俞乔、李志铭,“农牧民收入质量的县域空间差异结构及成因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农村经济》,2014(5)。

  • 唐柳、俞乔、李志铭,“藏南谷地流域的生态经济开发模式研究”,《西藏研究》,2014(2)。

  • 俞乔、杜修立、赵昌文,“有限医疗资源在全病种范围配置的有效性分析”,《中国社会科学》, 2013(10), 61-85。

  • 王林、 俞乔,“管制、监管与市场发展:基于中国基金业的经验分析”,《管理世界》,2013 年第3期,1-12。

  • 俞乔、刘家鹏, “系统性风险控制与动态逆势投资研究”,《经济研究》, 2013年第2期,68-82。

  • 田澍,林树,俞乔,“新兴市场环境下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基于中国大陆资本市场的研究”,《金融研究》,2012年第8期,139-151。

  • 林树、俞乔,“有限理性,动物精神与市场崩溃:对情绪波动与交易行为的实验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8期,115-127。

  • 薛澜、俞乔,“科技金融:书评”,《经济研究》,2010年7期。

  • 杜修立、俞乔,“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医院样本的实证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11年2月。

  • 杜修立、俞乔,“农村医疗机构医生激励问题实证研究:基于进化农村地区的实证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11年11月。

  • 俞乔,赵昌文,“政治控制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11月,95-97。

  • 林树、俞乔,“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与返馈交易 “,《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 2009年7月。

  • 俞乔,“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短期难题与长期挑战”, 《国际金融评论》2009年5月,33-35。

  • 俞乔、赵昌文,“政治控制,财政补贴,道德风险: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理论模型”,《经济研究》,2009年6月,73-83。

  • 俞乔、金艳,“中国企业商业信用研究”, 《中国金融学》,2007年12月,53-71。

  • 林树、俞乔, 汤震宇,“投资者‘热手效应’与‘赌徒谬误’的心理实验研究”,《经济研究》, 2006年第8期,58-69。

  • 李春燕、俞乔, “网络金融创新产品的市场扩散”,《金融研究》, 2006年第4期,85-93。

  • 杨荣、俞乔,“中国证券市场兼并重组对企业现金流影响研究”, 《中国金融学》,2005年1月,80-115。

  • 杜庆军、陈剑波、俞乔,“关系对中国非国有企业融资影响研究”, 《中国金融学》,2004年9月,33-50。

  • 杜滨、李若山、俞乔,“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中国金融学》,2003年3月,99-117。

  • 俞乔、陈剑波、 杨江,“非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研究”,《经济学季刊》, 2002年4月,501-520。

  • 俞乔、程滢, “我国公司红利政策与股市波动”,《经济研究》, 2001年第4期,32-41。

  • 俞乔,“亚洲基金设想和亚洲金融体制安排”,《经济体制改革》, 2000年第3期,62-70。

  • 俞乔,“我国的贸易加权实际汇率与综合国际竞争力”,《金融研究》,2000年第1期,57-62。

  • 俞乔,“我国汇率政策与国内经济目标的冲突及协调”,《经济研究》,1999年第7期,45-55。

  • 俞乔,“亚洲金融危机与我国的汇率政策”,《经济研究》,1998年第10期,42-51。

  • 俞乔,“货币服务指数及改善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新途径”,《金融研究》,1998年第10期,32-41。

  • 谢平、俞乔,“我国的货币供给和宏观经济管理”,《管理世界》,1996年第4期;1996年第5期。

  • 谢平、俞乔,“我国转型经济过程中的货币总量控制”,《金融研究》,1996年第1期;1996年第2期。

  • 俞乔,“市场有效、周期异动与股价波动——对中国上海、深圳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1994年第9期,43-50。

  • 俞乔,“试论科技革命下的发达国家经济”,《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增刊),1982年。


     

    英文期刊论文:

  • Yu Q. and W. Fan, “Can China Steer Clear of Minsky Moment?” 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 vol. 2, no.4, 2013, 35-51.

  • Zhang, X., L. Chen, K. Mueller, Q. Yu, J. Liu and G., Lin, “Track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healthcare reform in China,” Health Policy,100, 2011,181-88.

  • Yu, Q., B. Du, and Q. Sun, “Earnings management at rights issues thresholds—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30, 2006, 3453-68.

  • Sun, Q., W. Tang and Q. Yu, “Determin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1, 2002,79-113.

  • Yu, Q. and Albert Tsui, “Monetary Services and Money Demand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11, vol.3, 2000, 1-17.

  • Lu, D. and Q. Yu, “The Intermediate Future of Hong Kong’s Exchange Rate Regime: Lessons from Singapore”, China Economic Review, 10, vol. 2, 1999, 122-140.

  • Mookerjee, R. and Q. Yu,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quity Markets in China",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 8, 1999, 41-60.

  • Mookerjee, R. and Q. Yu, "Seasonality in the Stock Returns of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s: the Case of Shanghai and Shenzhen", Global Finance Journal, 1999, 93-105.

  • Yu, Q. and P. Xie, “Money Aggregates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n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vol. 17, no. 1, 1999, 33-44.

  • A. Tsui and Q. Yu, “Constant Conditional Correlation in A Mivariate GARCH Model”,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 48, 1999, 503-509.

  • Sun, Q. and Q. Yu, "Determinants of China’s Military Expenditures: 1965-93”,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vol. 36, no. 1, 1999, 23-33.

  • Yu, Q., “Capital Investment,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Evidence in the 1980-90s”,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 9, no.1, 1998, 73-84.

  • Lu, D. and Q. Yu, “Banking Credit as A Macroeconomic Policy Instrument in China: Effectiveness and Costs”, Economic Systems, vol. 22, no.2, 1998, 174-74.

  • Yu, Q., "Economic Fluctuation, Macro Control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5, Oct., 1997, 180-195.

  • Mookerjee, R. and Q. Yu,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and Stock Prices in A Small Open Economy: the Case of Singapore",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4, vol. 5, 1997, 377-88.

  • Yu, Q., "Inter-market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ck Returns in the East-Asian Region: Is Japan a Market Leader?" Papers and Proceedings, Journal of Economics & Finance, vol. 21, 1997, 688-98.

  • Yu, Q.,"A Conditional Variance Model for Daily Stock Returns in China's Emerging Stock Marke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 Money, vol. 6, Nov.,1996, 1-19.

  • Mookerjee, R. and Q. Yu, "Capital Market Reform on the Road toward A Market-Oriented Economy: the Case of Stock Markets in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ing Areas, vol. 30, Oct. 1995,23-40.

  • Yu, Q., "Stock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 Experiences in Leading East-Asian Financial Centers--Tokyo,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 vol. 41, no.1, 1995, 47-56.


     

    工作论文:

  • Yu, Qiao, Y. Wang, C. Zhao, R. Crone and M. Berman, “Determinants of Death and Uncured Inpatients: Evidence from China”, Brookings Institute, Nov., 2015. 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papers/2015/11/inpatient-mortality-yu-wang-zhao-crone-berman

  • Yu, Qiao, H. Fan and X. Xun, “Global Saving Glut, Monetary Policy, and Housing Bubble: Further Evidence”, Brookings Institute, July 2015. 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papers/2015/07/10-global-saving-glut-yu-fan-wu

  • Yu, Qiao and J. Liu, “Sailing against Tide: How to Navigate?” working paper, SPPM, 2014.

  • Yu, Qiao and C. Zhao, “Logic of Bad Assets with State Banks”, working paper, SPPM,201


     

    其他文章:

  • Douglas Elliott, Arthur Kroeber, Yu Qiao, Shadow banking in China: A primer.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March 2015.

  • Douglas Elliott,, Yu Qiao, Reforming Shadow Banking in China, l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May 2015.

  • Yu, Qiao and Xue Lan, “Handcuff central bankers”, Think Tank 20,Brookings Institute, Dec. 2013.

  • Yu Qiao, “Relocate China's foreign reserves”, Brookings Institute, Aug. 2013.

  • Yu, Q. and S. Zhang,“A Study o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the Invest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rookings-Tsinghua Center, August, 2013.

  • Yu Qiao, “Study o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Chinese firm investment in US”, Brookings Institute, March 2013.

  • Yu Qiao, “Internal Imbalances, State Finance and the Global Recovery” ,Think Tank 20:New Challenges for the Global Economy, New Uncertainties for the G-20,Brookings Institute,June 2012.

  • Yu Qiao and Xue Lan, “Responding to Global Economic Challenges: A View from China”, Think Tank 20,The Interdependence of Macroeconomic Policies and Structural Reforms, Brookings Institute, Nov. 2011.

  • Yu Qiao, “How to Formulate Guidelines for the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Think Tank 20,Macroeconomic Policy Interdependence and G20, Brookings Institute, April 2011.

  • Yu, Qiao, “Making Big Deals to Help the World”, Think Tank 20: Global Perspectives on the Seoul, G-20 Summit, Nov 2010.


  • 研究项目:

  • “医保费用分配及监控的大数据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5-2019年。

  • “妥善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对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9-2013年。

  • “艾滋冲击、家庭金融与公共政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2009年。

  • “企业效益评价与信贷风险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2004年。

  • “中国转型时期货币政策研究”,福特基金会,1995-97年。



最新动态

胡鞍钢在清华大学本科生通识课上解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5-03-11
2025年3月11日晚,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老师来到第六教学楼,为同学们讲授《中国国情与发展》课程。该课程作为清华大学本科生的通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国情与发展最新动态。 ...

包特做客国情研究院学术沙龙,讲授利他性故意忽视与互惠的实验

2025-03-28
2025年3月28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举办学术沙龙活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长聘副教授、研究生院助理院长包特博士作题为“国王的盛宴:一项关于利他性故意忽视与互惠的实验”的专题讲座。沙龙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刘生龙主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陈济冬,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张鹏龙作点评。 ...

Giles Mohan教授做客国情研究院学术沙龙,深度解读西方“去风险化”叙事与战略焦虑

2025-06-10
2025年6月10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联合举办学术沙龙活动,英国开放大学国际发展学/人文地理学教授、人文社科学系首席教授Giles Mohan(贾尔斯·莫汉)作“解读西方‘去风险化’叙事背后的战略焦虑——地缘政治博弈与欧洲逻辑”专题讲座。沙龙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兼国际所所长、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高宇宁主持,并邀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张鹏龙作为点评嘉宾。国际所副所长李应博教授和清华大学公...

宛圆渊博士做客国情研究院青年学者沙龙,评估法官宽严设计识别策略的严谨性

2025-06-17
2025年6月6日,公共政策讲堂第14期暨国情青年学者沙龙第16期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顺利举行。活动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联合举办。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宛圆渊作题为“A Sharp Test for the Judge Leniency Design”的学术论文报告。讲座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戴亦欣主持,并邀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国...

第四届清华大学暨东京大学发展政策联席会议在东京举行

2024-12-20
2024年12月7日至8日,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东京大学中国学基地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清华大学暨东京大学发展政策联席会议”在东京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是“竞争与合作:全球不确定性下的中日经贸关系”。会议组织中国学者赴日本进行研讨交流和实地调研。 ...

“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主题国情圆桌会议举行

2024-06-19
6月18日,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主办的以“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国情圆桌会议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十余位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地方政府和企业界的代表出席会议。...

"新质生产力"研讨会在香港成功举办:聚焦高质量发展关键策略,共谋未来蓝图

2024-08-12
7月26日,由治港新政、香港中国企业协会资讯科技行业委员会、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香港都会大学联合举办的“香港新质生产力”研讨会,在香港湾仔浦发银行大厦成功举办。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首次来港联合举办研讨会,其主题聚焦于“新质生产力:解锁中国式现代化与香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策略”。活动邀请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先生,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港区人大、行会成员、治港新政顾问、立法会议员吴秋北先生,中联办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周蔚先生、研究部副部长张军先生,香港工会联合会理事长、全国政协、立法会议员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