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晚,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国情讲坛”第63讲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名古屋大学-中创碳投碳中和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访问教授薛进军发表了题为“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演讲。本期讲坛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共同举办。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高宇宁出席讲坛并作点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周绍杰主持讲坛。光明网提供全程网络直播。
▲ 薛进军教授作主旨演讲
▲胡鞍钢教授作点评
胡鞍钢在点评时高度评价了薛进军教授此次演讲,认为对新质生产力的深入讨论,对于学者、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要。他对薛进军教授提出的“新质生产力需要绿色经济学家”观点表示赞同,进一步强调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胡鞍钢指出,薛进军教授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实践以及国内外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理论阐释非常有见地,对于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命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高宇宁教授作点评
高宇宁点评指出,薛进军教授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模型或者生产函数,把现在新质生产力的内容梳理成了两条主线。一是绿色产业和数字产业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绿色产业贡献了1.6%,数字产业贡献了3.1%。二是面对新质生产力,经济学理论可能没有跟上经济实践的变化,这就是索罗悖论。三是新质生产力包括高质量教育、AI创新、环境等等,也就是说新必须要有新质生产要素的投入。高宇宁认为需要全面理解新质生产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周绍杰教授主持讲坛
周绍杰主持讲坛并点评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需要重新审视传统资本核算,以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他强调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新的生产关系,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最后,周绍杰表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将继续致力于把学术界的前沿成果,通过“国情讲坛”与社会分享,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讲座最后,薛进军教授回答了现场观众提问,并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讲座在光明网、B站等平台进行全程网络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