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讲坛

于安教授做客“国情讲坛”,解读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日期:2023-05-29 浏览次数:97294

2023年5月25日晚,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国情讲坛”第59讲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法制研究中心主任于安发表了题为“党政机构改革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演讲。本期讲坛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共同举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周绍杰主持讲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仲英青年学者陈天昊作点评。光明网提供全程网络直播。

▲于安教授作主旨演讲

于安教授的演讲围绕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基本要求和相关部署展开。首先介绍了2023年中央一级机构改革的概况和重点,然后分别就机构设置的制度框架和机构的法律能力、机构设置的准则和方法、机构的职能系统化及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与治理能力的形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于安指出,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特征是党和国家机构职能进行了系统性和整体性的重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的系统化是机构改革工作的关键内容。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2023)共有十九条规定,内容重点涉及金融管理、科技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方面。于安对三个重点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金融管理方面,机构改革将形成中央统一领导、高效能全面监管和依法有效履行国有金融出资人责任的新的金融治理格局,目标是彻底解决解决目前存在的管理分散和功能失调等问题。在科学技术管理方面,机构改革确立新的领导体制,确保党对科学技术工作和新举国体制的领导,健全了对科技管理的统筹能力和对科技发展的战略管理能力,形成对领域科技进行有效管理的新格局,降低了政府部门具体参与科研项目组织活动的“车间功能”。在社会治理方面,通过设立新的中央社会工作部,确立了进行社会治理的新型领导体制,实现了社会治理领域政治统领职能的系统化和党的社会工作的经常化。

于安认为,机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活动。机构设置权、职能配置权、人事任免权的行使,应当严格依照宪法、党章和法律的要求进行。这不但体现在机构设置程序上,而且还要着眼于对相关机构进行法律能力的有效配置。在机构设置的方法和准则上,值得高度关注的议题包括精简和效能、大部门制、贯彻国家战略、机构职能的体系化、普通机构的主导性和临时机构的及时调整等。

▲讲坛现场

于安指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的体系化与高质量发展主题密切相关。通过提高机构的协调统筹能力,可以增强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政策统筹度,包括科技政策与教育政策、人口政策和分配政策的统筹。

于安进一步指出,机构改革的目的是要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形成新的治理能力不仅需要进行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三定”工作,需要进行人事岗位配置和对机关工作人员的有效管理,还需要有技术和物资的保障。在技术支持方面,由于应用数字技术可以带来新的公共价值和新的管理制度,所以数字政府建设将成为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新动力和新途径。

▲陈天昊副教授作点评

在点评环节,陈天昊指出,从于安老师的演讲可以看到,从90年代到现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历程是有明确的内在逻辑,服务于特定时代国家的发展需求。随后,陈天昊谈了两个方面的体会。从韦伯时代开始的一种理性的等级科层制正在消退,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将增强对新需求的适应性。机构改革改的是物理世界的政府,改的是“线下政府”,通过“线下政府”的有序运作、直接回应,能够进一步夯实、补足“线上政府”信任资质的问题。未来,数字政府建设,围绕“线下政府”改革可能还会进一步深化,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方向。

▲ 周绍杰教授主持讲坛

周绍杰点评指出,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通过法定程序行使中央的机构设置权、职能配置权和人事任免权,开始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又一次系统性重塑。于安教授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为大家介绍了本次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些重点和亮点,深入剖析了改革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逻辑。“国情讲坛”将继续致力于把学术界更多的最新成果介绍给大家,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讲座最后,于安教授回答了现场观众提问,并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坛在光明网、今日头条、抖音、B站、微博等平台进行全程直播。(文/阮萍晶,摄影/于娟)

▲讲坛现场

▲光明网进行全程网络直播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国情讲坛』旨在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换思想、交流经验的平台,重点围绕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等方面的内容,着力打造国情研究领域的中国学派,向外界传递中国话语、中国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