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日期:2019-06-19 浏览次数:2522

2019年6月15日,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共同主办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02召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主编杨学军,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特聘教授王绍光等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发言。论坛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鄢一龙主持。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主编杨学军致辞

杨学军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主题契合新时代中国国情,是整合与创新中国国家治理的一条主线,如何将手段、制度、理念,将政策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组织与个人、风险与福利结合起来、平衡起来,既充分发挥技术能力又谨慎防范技术风险,期待学术界有专业化的、战略性的思考与论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正处于改革与发展期,将以政治理论和实践为核心内容,突出大统战、大文化研究。目前学报每年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近20篇,希望与会专家和学者的继续支持学报的建设。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特聘教授王绍光致辞

王绍光作会议致辞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但是大家对于它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尚不清晰。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于国家治理可能产生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今天以此为主题进行讨论正当其时,期待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学者能够畅所欲言,在交流和讨论中碰撞出新的想法。

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主题为“新技术革命——机遇与挑战”。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发言

胡鞍钢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机遇”为题作了发言。他指出,从中国发展历程的角度看,虽然中国错过了前三次工业革命,但是当前站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沿。中国工业化的过程并不是西方的“串联式”发展,而是在赶超过程中采用“并联式”发展,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的工业化经历了4个不同版本的阶段,目前正处于工业化4.0版本的绿色智能工业化时期。未来,中国不仅要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更要引领这次革命,在南方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高宇宁发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高宇宁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全球价值链”为题作了发言。他从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切入,分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以及相关治理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他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于全球分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球价值链、全球供应链与全球产业链的互动关系可能会决定未来的全球竞争力。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副教授石海明发言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副教授石海明以“迎接后人类时代”为题作了发言。他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于未来时代发展情境的思考。他提出智能帝国主义崛起,生物人、社会人、技术人的三面人诞生,以及意象世界扩张这三方面的设想,并指出我们在设定未来发展目标时应该具备更加深远的思考。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鄢一龙

鄢一龙以“第四次工业革命:新计划经济还是新智能经济?”为题作了发言。他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智能化,这会对于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机器的关系可能发生很大改变。同时,智能化会带来组织层面的颠覆,如目前正在兴起的平台协作等,这会给国家治理带来新的命题与挑战。

下半场主题为“新技术革命与国家治理转型”。

王绍光以“新技术革命与国家理论”为题作了发言。他梳理了传统政治学中的几个概念并指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改变现有行动的形态和特征,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会对传统的力量、权力、强制力等概念产生影响,国家基本特征会发生变化,很多概念变得更加无形和复杂,这也促使我们思考国家理论和国家治理理论是否需要重塑。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楠发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楠以“从知识社会到智慧社会的创新范式:创新2.0研究十年综述”为题作了发言。他介绍了创新2.0的概念和特征,包含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以及大众创新。同时,创新2.0依托网络和平台的发展,会使得参与的形态和模式发生转变,直接以个人用户的形式参与其中。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欧树军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欧树军以“代码层的崛起”为题作了发言。他指出,网络空间的基础架构可以分为物理层、传输层、内容层和代码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代码层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技术条件下,对代码层的掌握将是主权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樊鹏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樊鹏以“新技术革命与国家制度安全”为题作了发言。他分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于国家治理形态和政权运作环境的影响,指出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持续更新也对相应的治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不断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可以从革新监管、优化权利、协同合作以及社会深层变化的角度进行调整。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国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唐啸发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国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唐啸以“超越分权论——中国央地关系理论再反思”为题作了发言。他指出在第四次工业化的背景下,对于我国央地关系的讨论应该具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演进。未来,在进行国家制度设计时需要思考新的现实冲击与挑战,思考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演变。

杨学军在点评中指出,各位专家的演讲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思考与启发,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现实影响,需要在未来的实践和研究中得到更多关注。王绍光教授提出,目前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打开思路,并且形成更加清晰的时间维度。胡鞍钢教授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要素的扩展,除了传统的资本、劳动、技术要素,还包含了信息要素、文化要素、生态要素等,而核心要素还是人,这涉及教育和人力资本等方面。

最后,胡鞍钢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既需要综合性也需要理清基本原理与逻辑。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生产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经济基础的改变对上层建筑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对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解可以在经济方面的现代化之外具有更多内涵,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论坛现场

文字 | 李兆辰
摄影 | 于娟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