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Tsinghua University,以下简称国情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12月,其前身为2000年1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CCS,Center for China Studies)。国情研究院作为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运行,院长和首席专家由著名国情专家胡鞍钢教授担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情研究院现已初步建成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以及社会影响力的当代中国研究平台和大学高端智库,并于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至2019年末,国情研究院骨干研究团队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3人,博士后研究人员20余人。

国情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秉承“与中国发展同行,与中国开放相伴,与中国变革俱进,与中国兴盛共存”的发展理念,坚持“维护国家最高利益,认清国家长期发展目标,积极影响国家宏观决策”的发展宗旨,瞄准“打造中国一流决策思想库和世界一流的当代中国研究基地”的建设目标,遵循“获取决策知识,创新决策知识,传播决策知识,通过国情研究报告影响决策与政策”的发展路径,把握中国问题导向、重大矛盾与关系线索、综合创新与集成创新方法,按照原创性、前沿性和权威性并重的知识品牌建设原则,努力为国家决策做贡献,为理论创新做贡献,为培养人才做贡献,已经建设成为国家高层科学决策的思想库和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

国情研究院长期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很多研究成果被采纳,出版的《国情报告》已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为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为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中国学术创新和中国学派发展持续输送高端人才;积极与世界对话,通过国际学术交流、研究成果出版和主流媒体宣介,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加响亮的中国声音。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就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批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长期以来,高校智库作为智库群体中具有鲜明特色的组成部分,始终受到有关方面重视。2013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教育部主持召开“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2014年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提出“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明确高校智库的功能定位,建立形式多样、结构合理的高校智库组织形式。《意见》指出,要“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的总体目标。

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作为高校智库的代表人物,多次应邀参加智库建设相关座谈会,积极建言和推动智库建设重大决策。2013年5月30日,胡鞍钢教授应邀参加刘延东同志主持召开的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建设中国特色一流高校智库》的发言。2014年1月,胡鞍钢教授智库建设论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胡鞍钢的观点》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作为国内首部系统论述新型智库建设的专著引起广泛关注。

国情研究院作为大学智库,在清华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成为公认的较大国内外影响力的知名中国大学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