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讲坛

『国情讲坛』第五讲,房晓辉教授《瑞典创新的文化基因》

日期:2018-07-23 浏览次数:2291

7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国情讲坛』第五讲在公共管理学院302会议室开讲。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房晓辉来到国情研究院,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瑞典创新的文化基因》的专题讲座。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鄢一龙,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周绍杰出席活动并进行点评。讲座由胡鞍钢教授主持。

『国情讲坛』第五讲,房晓辉教授《瑞典创新的文化基因》

『国情讲坛』第五讲,房晓辉教授《瑞典创新的文化基因》

▲  讲座现场

房晓辉教授首先指出,创新与文化相关。目前中国在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归根到底,这是个文化问题。房晓辉围绕创新模式这一主题,定义和比较了几个典型国家不同的创新模式:中国是政府驱动,美国是华尔街驱动,德国是精英驱动,以色列是先军驱动,瑞典是人性驱动。

晓辉指出,中国创新模式能够集中资源办大事,快速学习,善于整合。政绩导向,长于改进型创新,短于颠覆型创新。在没有被政府看重的领域和层面上,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不足。中国社会信任度低,对创新不利。美国模式得益于强大的市场融资机制尤其是风险投资、商业运作机制、市场竞争导向、移民人才红利。美国华尔街和硅谷的结合催生了大量的创新和创业。但是,即使是再好的创意也有被聪明透顶的风险资本家打入冷宫的可能。美国模式长于商业,短于持久,短于社会公正。德国创新体现了领袖至上和对工匠精神的崇拜,它集中在工业制造尤其是汽车制造领域。但是,如果精英犯错整个系统往往会跟着错。近年来,德国汽车制造商汽车尾气排气作假以及合谋垄断让德国模式的短处暴露出来。以色列的创新是先军驱动,即以军事科技创新为龙头的创新。对以色列来说,从1948年建国至今,其严峻的地缘政治和军事的压力使创新成为以色列人的生存需要。柏林墙倒塌之后,以色列从前苏联等国引进的八十万俄罗斯等移民,许多是科学家和高科技工匠,他们对以色列的创新提供了移民红利。以色列的创新领域比如军事、农业、医疗等等是以色列在狭缝中求生存和发展的体现。

房晓辉指出,瑞典的创新是人性驱动,它不偏科,遍地开花,全球结果,可持续发展,坚守社会公正。瑞典是全世界社会信任度最高的国家,人均拥有最多跨国公司的国家,人均海外旅行最平凡的国家。瑞典也是非英语国家英语讲得最好的国家。由于是人性驱动,瑞典创新进入几乎所有领域,覆盖面之广,可以说是老百姓不知道,专家心在跳。比如瑞典人发明和创立了诺贝尔奖、摄式温标、扳手、拉链、安全火柴、宜家、H&M、爱立信、ABB、沃尔沃、伊莱克斯、无菌纸包装、心脏起搏器、滚珠轴承、汽车安全带、电冰箱、吸尘器、伽马刀、现代电话交换机、移动电话通信技术、鼠标、网络电话Skype、鼠标、SKYPE、SPOTIFY、tobii、英孚教育,哈苏相机等等。瑞典的音乐、体育、军工、大学科研等等,都活跃在世界创新的最前沿。瑞典创新不同于美国的商业化运作和德国的精英模式。在瑞典的口语中没有“精英”和“天才”这两个词儿。瑞典社会不强调个人突出,创新是整个民族的文化,就像空气和水一样融进到整个社会体系和个体当中。

『国情讲坛』第五讲,房晓辉教授《瑞典创新的文化基因》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房晓辉作专题讲座

什么是瑞典的创新的文化基因呢?房晓辉从文化分析,一是“北欧生态”,二是“维京传统”,三是“乡土情怀”,四是“福利社会”,这四大元素在全球化海洋中的动态组合成就了人性驱动的瑞典可持续创新。房晓辉结合他在瑞典的实际生活,列举了瑞典所处北欧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所造就的创新思维。比如北纬高纬度的极端天气和日光对瑞典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的影响是瑞典式创新的生态基础。他提到,维京人与世界通航通商的维京传统让瑞典人似乎天生愿意并善于跟全世界交流,这样在创新思维上弥补了瑞典人口少的短板。国际化让瑞典人和瑞典企业向世界介绍瑞典的同时也终身好学,不断进取。随后,房晓辉从瑞典的乡土情怀角度出发,指出瑞典社会有一种特殊的乡土情怀,能远离城市中心、安静地常年累月地踏踏实实地去做事。瑞典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全民福利社会国家之一。瑞典社会可以说是瑞典社会主义或者说是瑞典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瑞典并没有出现人们想象的全社会偷懒的现象,福利社会让人们没有后顾之忧,能放心大胆地撸起袖子干每个人想干的事情和事业,让全体人民能敢想敢干。这是瑞典“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社会福利基础。瑞典基于人性驱动的创新模式是社会每一个人都自我挑战自我,因而会出现人们HOLD不住的现象。瑞典社会的头号疾病杀手不是癌症,不是肝炎,不是肺病,不是糖尿病,而是紧张(Stress)。瑞典式的忧郁和自残或许是世界之最,且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这个瑞典现象可以说也是人性驱动的瑞典创新文化的一部分。

『国情讲坛』第五讲,房晓辉教授《瑞典创新的文化基因》

接下来,房晓辉用吉利收购沃尔沃讲述了瑞典公司在中国旗下继续创新的案例。 他讲到,在被中国企业收购之前,沃尔沃更多是一种简约的DIY的设计,更多关注驾驶者自身的驾车感受。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加入了多种与中国市场需求相关的设计元素,将瑞典的简约与人们追求的豪华对立统一地整合在一起,出现了北欧奢华的新设计理念。当年这家当年濒临破产的沃尔沃汽车公司实现了全球年产量近60万辆汽车的年销售量,这是沃尔沃自1927成立以来从没有过的好业绩。这也说明了中国整合式创新有用武之地。

最后,房晓辉总结说,中国的公司和研发中心要有全球化人才视野,要敢走出国门,像瑞典公司和瑞典研发机构那样,一有想法就走向世界,在国际化的过程中积极地吸收全世界各个市场各个角落的脑力、劳力、财力去做事,实现中国创新全球全方位的崭新局面。房晓辉同时建议,中国应更大胆地吸收全世界的各类人才和奇才,无论他们是哪国国籍,那种肤色。许多历史悠久的影响人类进步的国际大奖比如诺贝尔奖是耗费了巨额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评选出来的。中国可以按照中国的国情,给予这些国际大奖的绝大部分获奖者尤其是科技创新前沿的获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永久居民身份。

『国情讲坛』第五讲,房晓辉教授《瑞典创新的文化基因》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鄢一龙发言

鄢一龙和周绍杰分对房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点评。鄢一龙谈到,通过房教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瑞典全方位的创新成就,有许多启发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地方。一是社会主义模式的福利社会保障,二是创新当中无为而治的创新,三是拥抱世界的创新模式。周绍杰指出,以往政府驱动型的创新模式带来很多资源扭曲,以及扭曲的短期效应,在政策设计的过程中应更多考虑这种创新本身的人性方面的因素。政府更多关注和引导创新文化,对中国长期的创新是非常有益的。

『国情讲坛』第五讲,房晓辉教授《瑞典创新的文化基因》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周绍杰发言

最后,胡鞍钢对今天的讲座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他表示,今天房教授带来的关于瑞典创新发展的讲座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和比较中国的创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研究、学习过多种模式,如美国模式、欧洲模式、日本模式等,但是却很少注意到北欧的模式。二十一世纪以来,当今时代进入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不同模式之间各有优劣,同时也要相互借鉴甚至相互合作。实际上,在不同的国情条件下,也有不同的模式,这个国情不只是经济国情、社会国情,还包括文化国情,也和国家的发展阶段相关。今天的讲座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一个仅仅一千万人口的瑞典却出现了许多非常知名的跨国公司,房教授在四个方面的归纳有助于大家更好的理解其他国家的创新模式。比如房教授讲到的创新不仅是要在本国创新,也要到全球化创新,包括重视全球化人才、调动和汇集各方面资源,不仅做中国公民,更要做世界公民。

『国情讲坛』第五讲,房晓辉教授《瑞典创新的文化基因》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发言

胡鞍钢提到,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双创时代,从这一点看就已经突破了所谓精英创新的概念,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为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经济主体国家,十多年前我们只有两千到三千万户市场主体,到今年三月底已经突破了一亿。这也告诉我们创新不是少数人少数科学家的专利,而是强调创造社会价值的新事物,人人都可以参与到创新中来。此外,就知识价值而言,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我们作为教师队伍,怎么样更好的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传授知识,并且分享知识,这就是我们的知识创新。包括工程师做出的科技价值、政治家创造的政治价值、文学家艺术家创造的文化价值等等,这些价值都是通过不断地创新所创造出来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瑞典人性驱动和全球化创新的思路,秉持乡土情怀、专心致志做事,充分利用各方面人才和智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国家和民族注入创新精神。

『国情讲坛』第五讲,房晓辉教授《瑞典创新的文化基因》

胡鞍钢向房晓辉赠送清华大学『国情讲坛』纪念证书并合影留念

讲座尾声,胡鞍钢代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向房晓辉赠送了清华大学『国情讲坛』纪念证书。

文字|胡明远

摄影|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