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讲坛

清华大学『国情讲坛』第一讲 ——王绍光《国家认同与核心价值的塑造:中西比较》

日期:2017-11-15 浏览次数:3937

11月13日下午,清华大学首期『国情讲坛』在公共管理学院302会议室顺利召开。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特聘教授王绍光作为开讲嘉宾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国家认同与核心价值的塑造:中西比较》的专题讲座。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主持了本次讲坛,公管学院、社科学院、人文学院等院系的师生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清华大学『国情讲坛』第一讲 ——王绍光《国家认同与核心价值的塑造:中西比较》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主持讲坛

胡鞍钢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主讲嘉宾王绍光老师,并对清华大学『国情讲坛』进行介绍。他指出,『国情讲坛』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主要目的是打造国情研究领域的中国学派,重点围绕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向外界传递中国声音。

在国民中塑造国家认同与培植一套核心价值是治国理政的一大要务,对于多民族国家与后发国家尤为如此。王绍光老师从人类简史说起,围绕一个国家如何建立国家认同感和一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社会核心价值,详细阐释了影响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

清华大学『国情讲坛』第一讲 ——王绍光《国家认同与核心价值的塑造:中西比较》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特聘教授王绍光作专题讲座

王绍光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教育在国家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加强了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尤其是在构筑民族国家的早期阶段。教育最早期的功能是要培养民众形成国家认同的核心价值,而非简单的对知识理论的传播。在当前全球化的局面下,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会对国家认同感产生巨大的冲击,中国要从西方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和经验中得到启示,构筑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应对价值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随后,王绍光老师也对核心价值的培植过程进行了介绍。他认为,中西方在谈到教育时都提到了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本质上讲国家教育公民就是把一套好的价值观内化于人们心中的过程。王老师指出,在500年前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强调要推行义务教育,但是其目的并非为了传播知识,而是为了巩固统治。正如西方国家在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所引入的义务教育,他们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传播一种做人的方式,塑造人的核心价值,这远比工业化等外在因素对国家的影响更为重要。

接着,王绍光老师还讲到了前几天在苏世民书院给外国同学上课时对中国共产党的阐释。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主要扮演了两个方面的角色,一个是民族的建设者,另一个是国家的建设者。前者要塑造国家认同,后者要培养核心价值。中国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与国家认同感,向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同时,也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积极的价值导向。

最后,胡鞍钢老师与鄢一龙、汪卫华等几位老师也对讲坛的内容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与王绍光老师展开交流讨论。在讲坛最后,胡鞍钢老师向王绍光老师赠送了清华大学『国情讲坛』纪念证书,对王老师的参与表达感谢,并表示将在今后继续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带来较为前沿的知识理论,进一步帮助年轻学者开阔眼界与思路。

清华大学『国情讲坛』第一讲 ——王绍光《国家认同与核心价值的塑造:中西比较》

▲   讲座现场

清华大学『国情讲坛』第一讲 ——王绍光《国家认同与核心价值的塑造:中西比较》

胡鞍钢教授向王绍光教送清华大学『国情讲坛』纪念证书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