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学习时间|公管学院本科双学位班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

日期:2017-10-31 浏览次数:1727


秋风送爽,硕果累累。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10月21日晚,利用《中国国情概论》的课前时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第二学位班(行双17班)在六教举行党的十九大报告集体学习活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情研究院副院长,本科第二学位项目主任、班主任王亚华教授主持和辅导学习活动。


王亚华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党全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五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行动战略进行了顶层设计,是具有举旗定向重大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他用“伟大梦想的动员令、伟大复兴的宣言书”评价党的十九大报告,号召同学们认真学习报告内容,深刻领会报告精神,紧紧跟上时代步伐,促进自身成长成才。他还指出,《中国国情概论》作为第二学位的必修课程,认真研读党的重要文件是学习当代中国国情的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把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学习与《中国国情概论》等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和理论修养。

行双17班同学首先集体观看了新华社制作的回顾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视频,然后进行了热烈的小组学习和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同学发言,分享学习报告的心得体会。代表第一小组发言的是学习委员王侯嘉遇同学,作为一名社科学院的大二学生,她最关注的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采取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策略,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较为和平的外部环境。而今天,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国际上孤立主义有所抬头、全球化进程面临重大挑战,我们党提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和“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理念,体现出中国作为泱泱大国的自信和责任感。

接下来,李岩骐、崔世博、郎昆、陈胜杰、张嘉良、陈星安同学相继发言,他们的发言各有侧重,从全面从严治党、文化自信、美丽中国、乡村振兴、依法治国等不同角度畅谈了各自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体会,分析了报告对中国国情及变化的重要论断,加深了对报告中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识。其中,崔世博同学谈到,报告对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进行了全新的表述,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更加注重让全体人民在祖国发展中有获得感。孙栩瑭同学最后一个发言,他说,长达三万多字的报告,“新时代”三个字画龙点睛,我们党和国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迈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令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王亚华教授对每一位同学的发言都做了认真点评。他认为,同学们比较准确找到了报告对中国国情及变化的一些创新论断,比如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这些都是值得赞许的。他特别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反映了党中央科学谋划、稳健务实的政治智慧,正确认识这一点对于把握新时代中国国情的“变”与“不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提供给全世界的“超级公开课”,也是面向全体国人的极佳“国情教育课”。行双17班集体学习报告,既是一次内涵丰富的知识传授,也是一次紧扣时代脉搏的价值塑造,同学们自觉接受了一次内容全面、思想深刻的国情教育。青年学子们将会保持这份学习热情,在学习生活和日后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蓝图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