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胡鞍钢做客“SICGI”讲堂谈中国绿色现代化

日期:2017-07-07 浏览次数:1872

 6月26日,“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2017年项目(SICGI)启动仪式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应主办方(CIDEG)邀请,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绿色现代化》的主旨演讲,并与学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胡鞍钢做客“SICGI”讲堂谈中国绿色现代化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为学员们授课

 

胡鞍钢教授援引了人类三大发展模式及四次工业革命历史进程,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上,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绿色发展,中国为何选择了绿色发展道理,以及如何实现绿色发展。随后又枚举中国从“九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的变化,并重点介绍 “十三五”规划中关于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用丰富的数据及实证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什么是中国的绿色现代化,以及如何实现绿色现代化等问题。

胡鞍钢教授指出从古典文明迈向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人类经历了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黑色发展,到“不留后遗症,不断子孙路”式的可持续发展,到当下由中国等新兴南方国家主导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式的绿色发展。经过四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方式及环境质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绿色发展”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的新发展思想之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绿色发展来源于可持续发展,又超越于可持续发展,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更关键的在于实践的创新。可以说,中国从世界性现代化的落伍者、追赶者转变为一个创新者、引领者。

 谈及“十三五”规划,胡鞍钢教授指出该规划首次明确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核心目标。要求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在“十三五”规划中的25个主要指标中,资源环境指标有10个,占总数的40%,实有指标有16个,占实有指标总数(33个)的48.5%,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增多。相比此前的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绿色发展所涉及的领域更广,开展的工作更为全面,实施的力度也更强;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内部联系,及其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之间的联系;更加重视基础性制度的建设工作。这意味着中国开始进入生态环境的第三阶段,即绿色发展阶段,这与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等极其相关。

最后,胡鞍钢教授认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创新之路,她将不同于从1750年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共同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而是在21世纪上半叶创新一种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同期下降乃至脱钩的绿色发展模式。绿色现代化是中国21世纪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人类发展的创新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全体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未来发展大计。推动中国进入生态投资、生态盈余时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