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3日,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主办、清华公管学院校友会协办的“国情读思”读书活动第2期在公共管理学院举行。复旦大学中文系白钢老师就“文明比较与文明自信”主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神盛宴。本期“国情读思”兼为白钢老师《东西方古典语言与文明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的新书首发式。读思会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鄢一龙主持。
白钢老师首先作主题发言。考虑到在场的听众大多没有语言学背景,作为一名语言学家的白钢老师并没有用古典语言枯燥复杂的语法知识令大家对《东西方古典语言与文明比较研究》一书望而却步,相反,白老师着重分享了自己学习古代语言的切身体会。白老师指出,他因为对古典文明的兴趣和对古代哲思的好奇而进入古典语文学,由此开始学习古希腊语,随后学习了拉丁语、梵语等等古代语言。对于白老师而言,学习这些语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以这些语言写成的古代经典,由此深入理解蕴含在经典之中的思想。
对《东西方古典语言与文明比较研究》的读者,白老师风趣地建议大家可以跳过自己不熟悉的古代语言引文,关注中文部分里他对古代文明的理解。白老师还就古代语言的学习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学一门古代语言困难,那么可以考虑同时学习两门或多门密切相关的语言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金融部主任贾晋京老师从宏观层面肯定了白钢老师从语言研究进入文明研究的路径,认为处于当下国际政治变局中的中国不仅需要对自身文明的理解,也同时需要深入理解古代和现代的西方文明。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翔老师激赏白老师对古希腊诗歌的细腻解读,认为语言学、语文学和比较文学这三种学科视角的结合正是《东西方古典语言与文明比较研究》一书的最大亮点。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娄林老师提醒大家关注白老师新书封面的“光从东方来”和封底《周易·乾卦·文言》《尚书·舜典》的引文,认为白老师的研究对象虽然是西方文本,但是作者心中有坚强的中国文明意识,同时也关注着中国文明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顾枝鹰谈了自己的阅读体会,认为白钢老师在后记中所说的“中国传统中的‘文明’,指向某种如阳光般平等周遍、无私无碍、明丽美好的光明境界。这与西方语境下以城邦标示敌友、内外、自他之分别差等而建立自我认同的文明含义,恰有所不同”振聋发聩,让人非常震撼。主持人鄢一龙老师总结认为,白钢老师的新书从语言学入手,经由对文本的解读,最终指向文明问题,这种严肃的思考和立足于中国传统的文明关怀值得敬佩,《东西方古典语言与文明比较研究》不仅是语言学著作,也是白钢老师的文明意识的体现。
文字|顾枝鹰
中国学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行,正成为新时代的重要思想潮流。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国情读思”以中国学派图书为核心,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研讨,通过著者讲座、专家研讨、读者交流,读而思,思而研,促进中国原创思想的交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