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言 中国“乐观论"和“例外论”的主要支持者李成
胡鞍钢在中国崛起问题上对国内学者的影响
本书的两大主题:“中国前景乐观论”与“中国崛起例外论”
胡鞍钢:从“下乡知青”到引人注目的经济学家
胡鞍钢教授的出国经历和民族主义情感
“中国乐观论”的理由
中国旗舰国有企业的崛起
交通运输业的显著发展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世界最大的新兴中产阶层市场
中国对教育和创新的重视
挑战“中国乐观论”
争辩“中国例外论”
第一章 中国:一个新兴超级大国
对中国未来的预测:国外观点与文献回顾
当代中国的崛起:作者的视角
作为新兴超级大国的中国
分析框架
本书的内容与组织
第二章 经济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
U形曲线: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
中国如何在GDP总量上赶超美国
第三章 人口统计学的挑战:老龄化社会与快速城市化
新中国快速的人口转型
一个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少的儿童和越来越多的老人
调整人口生育政策
城市化: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第四章 健康中国:进展与问题
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人
国民健康与经济发展
中国的多维健康风险
2020年:建设健康中国
人类发展指数与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五章 教育与人力资源
中国教育在曲折中前行:1949—1977年
成为人力资源大国:1978—2000年
成为世界性人力资源强国:2001—2020年
中国如何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第六章 科学、技术与创新
科学、技术的赶超
科技力量及衡量方法
作为科技强国的中国
从落后者变为创新者
中国科技水平上升的驱动力
2020年的中国:一个创新型国家
第七章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最大的全球性挑战
中国: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者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超级大国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路线图
第八章 中国发展目标与大战略
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中国202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0年优先完成的目标
结论
附录 胡鞍钢著作(1989—2011年)
文摘
版权页:
正如胡鞍钢后来形容的那样,这一段地位卑微、遍尝艰辛的经历,对他养成勤奋、忍耐、适应、谦逊等宝贵品质裨益颇深。在农村生活的那段岁月是如此的艰苦,使得他不仅将中国农村深刻于心,还产生了对经济失衡、地区及城乡差异、资源匮乏及粮食安全等问题的强烈兴趣——而这些问题,正是胡鞍钢在后来的学术生涯中密切关注并加以深入研究的领域。如他所说,在农村生活的这段岁月使他坚信,“一个不了解中国农村的人就无法了解中国;一个不了解中国贫困地区的人就无法真正了解中国”。
大学阶段的胡鞍钢是家喻户晓的“新三届”中的一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邓小平决定根据学力而不是出身来选拔学生,这批年龄参差不齐、小到十几岁大到三十出头的“新三届”得以参加1977年末、1978年初举行的高考,被录取者于1978年3月和10月分两批进入大学学习,并于1982年毕业。当年的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高达29比1,而2007年这一比例仅为2比1。不过,“新i届”之所以被认为出类拔萃,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通过了共和国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高考选拔,还因为后来从他们当中走出了一大批中国各行各业中最具才华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