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黄河断流与流域水治理——黄河水利委员会调研报告
日期:
2002-06-01
浏览次数:
31
-
发布时间:
2015
-
04
-
02
胡鞍钢,1953年生,中共十八大代表,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国情研究(当代中国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先后兼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他创建并领导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于2015年入选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从1998年至今主编《国情报告》,向中央领导同志和省部级主要负责人累计提供1300余期,先后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百余次,对国家重大决策产生持续影响。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91-1992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获得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授予的荣誉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国际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院、法国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中国研究中心、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东京工业大学文明研究中心、早稻田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等做访问教授或研究员。从事国情研究三十年至今,先后出版国情研究系列专著、合著、编著及外文著作90余部。近期著作有:《中国国情与发展》、《中国新理念:五大发展》、《中国:决胜百年目标》、《“十三五”大战略》、《超级中国》、《民主决策——中国集体领导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胡鞍钢的观点》...
-
发布时间:
2016
-
10
-
14
【个人简介】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先后在清华大学获工学学士、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跟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教授做访问学者。兼任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公共事物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ommons)》编委,为多个国家部委及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银行、澳大利亚发展援助署、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等国际机构提供学术咨询。致力于吸收借鉴西方社会科学前沿成果,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分析与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探索中国公共治理和政策问题的解决之道。主要学术特色是以转型期中国水治理为主线,围绕水管理理论和政策问题开展了大量跨学科研究,学术成果产生了显著学术影响,并对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产生积极影响,是中国水公共管理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主要学术兴趣是研究公共事物(Commons)治理和政策过程,探索中国国情条件下的公共治理集体行动理论,研究对象涉及水资源、土地、林业、草原、环境、乡村治理、社区治理等政策领域。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部分论文发表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中国软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
相关出版
-
发布时间:
2019
-
08
-
09
【内容紹介】 本書は、既刊『中国政治経済史論―毛沢東時代』に続くシリーズ第二弾である。主に1977年から90年代初めにかけて、鄧小平らが中心となり「改革開放」をスタートさせた時代を論考している。その時代は、毛沢東時代の正負両面の遺産を引き受け「中国の特色ある社会主義近代化」建設の基盤が確立された時代であり、破壊の限りを尽くした「四人組」が打倒され、極貧にあえぐ中国人民の前に生きる道すじが再び示された時代であった。 十一期三中全会を機に集団指導体制を取り戻した鄧小平ら中国共産党の指導者たちは如何にして発展、興隆、強大化の道を歩み出したのか。また、国際的には旧ソ連と旧東欧社会主義諸国の変節と崩壊、国内的には「八九」政治動乱という深刻な政治危機を如何にして乗り越え、安定的な発展を遂げることができたのか。本書は、国内外の様々な指標を世界的に対比し、膨大な客観的史料を読み解くことで分析・研究を深めている。歴史的視座を縦軸に、国際的比較を横軸に、中国の「改革開放」とめざましい経済発展の軌跡を多角的に解き明かし、現代中国研究に欠くことのできない一冊。【著者紹介】胡鞍鋼(こあんこう)1953年4月27日生まれ。清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上席教授(資深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華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長。中国経済50人フォーラムメンバー。中国トップレベルの国家政策決定シンクタンクである清...
作者:
胡鞍鋼
-
发布时间:
2018
-
12
-
03
▷ 这是一部颠覆当今关于民主、共和普遍概念的扎实的学术研究著作。此书以翔实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证明,在过去2600多年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实现民主、共和理念的主要方式是抽选而不是选举。全书各章分别叙述了从雅典到威尼斯的民主、共和政制中,抽签所扮演的角色,包括运用抽签的原因,抽签过程如何操作,抽签对当时的政制发展起到什么作用等等,全面探讨了抽签这种遴选方式在民主、共和制度中的重要地位。作者通过大量史料,复原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的政治运作,细致展现了抽签模式在其中的具体实践。|前|言|“民主”与“共和” 这两个词, 大家已经耳熟能详, 尤其是“民主”, 是一个极其时髦的词, 人们几乎每天都见到它, 听到它。媒体上有它, 课堂上有它, 研讨会上有它, 政府文件中有它, 游行队伍里有它, 日常对话中有它, 互联网上它更是随处可见。夸张一点说, “民主”这个词在现代社会几乎无所不在。说到“民主”理念的实现方式,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恐怕是一人一票的选举,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竞争性的、多党之间的选举。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民主与选举几乎是同义词:民主就意味着选举,选举就表明有民主。然而,在被很多人奉为“民主发源地”的古希腊雅典城邦,民主不仅没有采取一人一票的方式进行选举,而且选举根本就不是古希腊城邦实现民主的主要方式。古希腊城邦实现民主的主要方式是随机抽签!在本书中...
作者:
王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