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讲坛』第22讲|张旭东:叙事与寓意——四十年文学发展中的现实表象与形式创新
日期:
2018-12-27
浏览次数:
59
『国情讲坛』第二十二讲
叙事与寓意:
四十年文学发展中的现实表象与形式创新
张旭东
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东亚学系教授
当代中国文学四十年来的发展,包含了对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变化和社会生活实质的观照和把握,也在这一实践中积累了形式、技巧、审美判断等文学内部的经验和能力。本次讲座从“叙事”和“寓意”两个理论范畴入手,通过对代表性文本的阐释,分析这一总体进程,以图从文学发展的角度,为考察改革时代集体经验、社会意识形态、价值系统和政治共同体想象的内在矛盾提供一个参照。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时 间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
19:00-21:00
地 点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层报告厅
张旭东,1965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杜克大学文学博士。现为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东亚学系教授,中国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访问)、国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研究和教学兴趣包括批评理论、现当代中国文学、美学理论、政治哲学、现代主义与现代性研究等。主要著作包括:《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Chinese Modernism in the Era of Reforms)、《全球化与文化政治》(Postsocialism and Cultural Politics)、《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的历史批判》《批评的踪迹》《纽约书简》《对话启蒙时代》(与王安忆合著)、《我们时代的写作》(与莫言合著)、《文化政治与中国道路》等。翻译作品包括《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启迪》《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等。搜索 tsinghuaiccs
关注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点击右下角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国情讲坛』旨在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换思想、交流经验的平台,重点围绕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等方面的内容,着力打造国情研究领域的中国学派,向外界传递中国话语、中国风格。
此讲座系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