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讲坛

“国情讲坛”第51讲,武力:中国百年工业化与中国共产党

日期:2021-04-16 浏览次数:7092

4月14日晚,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智库论坛之一,“国情讲坛”第51讲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武力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百年工业化与中国共产党”的主旨演讲。本期讲坛由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共同举办。讲坛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胡鞍钢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鄢一龙作点评。光明网提供全程网络直播。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智库论坛“国情讲坛”在公管学院举行

▲ 武力教授作主旨演讲

武力教授从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背景、条件、制度变革、战略选择、理论创新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在如此短的时间和困难条件下实现工业化,论证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在全球启动工业化之前的传统农业社会农业文明时代,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中国古代曾经创造过繁荣的农业文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处于世界前沿。

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年间,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遇到障碍,民族危机、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那时候的中国是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但是同时又是一个几乎被世界上所有列强侵略欺侮的国家,政府失灵、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智库论坛“国情讲坛”在公管学院举行

▲ 讲坛现场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仍是一个处于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农业大国,面临“低收入-低储蓄-低投入-低生产率-低收入”的“贫困循环”。而中国发展的优势只有一个,即拥有一个高效、廉洁和动员能力特别高的政府。1949年到1978年这一时期,保证国家安全成为了第一要义,与此同时,中国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产业结构面临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快速推进,产业均衡发展,经济总量快速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区域非均衡发展矛盾显现。这一时期又经历了三个阶段,解决了不同的重大问题,具有各自的特点,也取得了不同的成就。

武力指出,进入新时代,中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也面临产业结构升级难题以及来自国际环境的挑战,要把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置于世界经济中去看。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智库论坛“国情讲坛”在公管学院举行

▲胡鞍钢教授主持讲坛

胡鞍钢指出,武力老师的演讲史实丰富,又有鲜明的观点,特别是将其放在全球工业化大的背景下进行讨论和论述,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定“四个自信”。国情研究院的宗旨是“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知识为人类”,希望通过“国情讲坛”这样一个形式,可以让各方的听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道路。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智库论坛“国情讲坛”在公管学院举行

▲ 鄢一龙副教授作点评

鄢一龙指出,武力老师讲述的是历史的大逻辑、大线索,在大量占有历史资料以及数据的基础上,达到一种贯通的认识。武力老师从事实出发,把中国的工业化与经济史贯通起来,体现了其作为历史学家实事求是的精神。作为呼应,鄢一龙补充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工业化取得的6个方面突出的成就。(文字:阮萍晶;摄影:于娟)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智库论坛“国情讲坛”在公管学院举行

▲ 光明网进行全程网络直播,今日头条平台提供直播支持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国情讲坛』旨在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换思想、交流经验的平台,重点围绕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等方面的内容,着力打造国情研究领域的中国学派,向外界传递中国话语、中国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