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研究院成功承办全欧/全英中国经济学会2019年年会 国情研究院成功承办全欧/全英中国经济学会2019年年会]()
胡鞍钢院长应邀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 Organized by Chinese Economic Association (Europe/UK), co-organized by the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ICCS) and Division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the 11th CEA (Europe) and the 30th CEA (UK) Annual Conference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Stockholm, Sweden from September 1st to 2nd, 2019, with the theme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expans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The conference was attended by more than 80 scholars from 14 countries, and was chaired by Gao Yuning, Huayu Chair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associate researcher of ICCS.
2019年9月1日至2日,由全欧/全英中国经济学会主办,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和瑞典皇家工程学院国际事务部联合承办的第11届全欧中国经济学会暨第30届全英中国经济学会年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成功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全球价值链的扩展”,有来自14个国家的80余位学者参会。会议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宇讲席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高宇宁担任主席。
![国情研究院成功承办全欧/全英中国经济学会2019年年会 国情研究院成功承办全欧/全英中国经济学会2019年年会]()
▲ 会议开幕式会场
瑞典皇家工程院副院长Magus Breidne教授,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应邀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urt Lundgren教授代表瑞典学界致辞,学会第三十届主席爱丁堡大学侯文轩教授发表主席致辞。
![国情研究院成功承办全欧/全英中国经济学会2019年年会 国情研究院成功承办全欧/全英中国经济学会2019年年会]()
▲ 瑞典皇家工程院副院长Magus Breidne教授
Magus Breidne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经济学是一门致力于提升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科学,与瑞典皇家工程院的目标是一致的:为政府提供建议,为社会预测未来。同时两者也都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民众的不信任和误解等,正因如此当今世界仍然存在贸易摩擦等诸多风险。然而多元的差异性不应成为犯下发动攻击、破坏全球价值链等错误的借口。他祝愿与会学者能在本次年会中碰撞出思辨的火花。
桂从友大使在致辞中指出,本届年会聚焦中国发展和全球价值链。中欧同为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拥有广泛共同利益,都是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和捍卫者。一个和平稳定开放的国际环境符合包括中欧在内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应该携起手来,以合作的稳定性应对贸易霸凌和单边主义带来的不确定性。他相信各位专家学者能够观大势、谋长远,为中欧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强信心、更多正能量。香港中文大学刘遵义教授以“中美经济关系”为题作了发言。他分析了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两国间贸易的真实情况和各自受到的影响,指出下一个可能的交锋将会发生在科技领域,并预测两国未来的经济增速: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仍将维持一定时期的6%左右增速,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增速大约为3%。他认为中美在诸多全球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同时他从“修昔底德陷阱”出发,指出达成贸易协定将会减少两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强投资者信心,但中美间竞争将会是一种长期的“新常态”,认为中美之间处在一种“竞争伙伴”关系中。
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以“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为题作了发言。以生产函数的变化为例,他认为前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社会进步,却恶化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是一场绿色的革命,其特征是全球排放的减少。他指出,有别于西方工业化的“串联式”发展,中国的工业化是“并联式”的推进,经历了学习,模仿,引进创新,追赶,整合创新,保持同步,创新直至超越的历史过程,并根据每个时期驱动力的不同将其划分成从1.0到5.0等五个版本。同时,他分析了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与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比较优势,指出中国正以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高科技出口国和技术创新国家的角色引领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未来会与世界共享“中国技术”、“中国制造”与“中国市场”。▲ 伦敦大学学院D’ Maris Coffman教授伦敦大学学院D’Maris Coffman教授以“财富的逆转?英国,中国和第五次工业革命”为题作了发言。她认为相较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物联网与技术性革新,减缓气候变化与脱碳的需求将会驱动第五次工业革命,并带来具有保护生态特征的全球变革。从土地使用、资本与劳动力角度,她分析了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道路与人口统计的变化,指出英国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占据支配地位的优势来源是市场,国家和金融资本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土地使用转型。考虑到中国的资源现状与制度优势,她认为中国比西方国家更有可能领导第五次工业革命。日本国立政策研究院大学邢予青教授以“全球价值链与中美贸易不平衡”为题作了发言。他认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被夸大,以及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被低估。以iPhone为例,他分别用传统贸易统计与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现代贸易统计两种方法计算了iPhone产业链环节中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额,并分解了两款发布相隔十年的iPhone产品的增加值形成。他指出在增加值计算方法中,一台苹果手机的中国对美出口额仅为传统计算方法的1/3;如果进一步修正贸易计算中的扭曲,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将降低70%。斯德哥尔摩大学Lars Calmfors教授以“瑞典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为题作了发言。他指出作为全世界典型的国家福利系统之一,瑞典的福利系统面临着因老龄化和移民等问题带来的财政不可持续的挑战。基于对目前人口结构分析,他认为若当前政策不变,福利系统可能不能长期保持原有水平;在收入不平等可控的前提下可适当考虑降低福利水平,以保证整个系统可持续运转。圆桌讨论环节中,哥德堡大学郑京海副教授主持第一场题为“中国在四十年经济改革中对发展政策和理论的贡献”的圆桌讨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荣休教授陈平指出中国经济在全球化中并未成为西方经济学家预测的“输家”,说明代谢增长理论较新古典经济学更能解释中国四十年的发展。胡鞍钢教授简要阐述了对于中国国情所做出的判断,并化用“黑猫白猫”比喻,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将会从黑色发展模式转变成绿色发展模式。布兰迪斯大学Gary Jefferson教授认为中国用四十年的时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世界第一的美国实行完全不同的两套制度,这值得学者深究。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urt Lundgren教授从美国和瑞典工业化进程谈起,指出包括中国在内,各方资源的互动反馈与超前技术储备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种优化路径。艾克斯-马赛大学Eric Girardin教授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就,官方数据的可靠性值得学者们关注,必要时需要进行数据重建。郑京海副教授在总结时指出,三大共识犹如三体星系,复杂又微妙,而中国经验的理论解释仍需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斯德哥尔摩大学房晓辉教授主持第二场题为“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国际化:经验和新兴研究议程”的圆桌讨论。伯明翰大学刘晓辉教授认为中国企业目前在发达国家,例如欧盟等,面临的政治风险可能是内生性的。哥德堡大学Claes Alvstam教授围绕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指出中国跨国公司能够通过收购来实现自身国际化发展。乌普萨拉大学Francesco Ciabuschi教授指出跳板效应,而不是总部择优理论,更能解释处在技术追赶期的中国跨国公司。房晓辉教授总结时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案例,通过分析外界各方反应,指出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国际化过程中需要用行动为自己打造口碑。本次会议组织了三个时段十二个平行分论坛,议题包含“国有企业和产业政策”、“一带一路倡议”、“宏观经济与金融”、“全球价值链与外资”、“长期经济增长”、“创新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人力资本与家庭经济”、“健康经济学”等。与会学者报告了相关的学术论文并进行了热烈细致的讨论。在会议的年度全体会员大会上,学会第三十届主席爱丁堡大学侯文轩教授向全体会员报告了学会2018至2019年度的工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宇讲席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高宇宁正式就任全欧/全英中国经济学会第三十一届主席,并将负责学会2019至2020年度的工作。会议选举产生了三位新增学会理事,听取并通过了学会候任主席诺森比亚大学熊榆教授代表2020年年会组委会报告的工作计划。全欧/全英中国经济协会成立于1988年,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研究协会,由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学者、研究人员、学生和业界成员组成,旨在提高公众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推动并发表关于中国经济的研究。学会办有官方刊物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tudies。英文编辑|王其珍 王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