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编者按】2019年6月18日晚,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国情讲坛』第31讲在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开讲。同济大学同济特聘教授,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门洪华就“贸易摩擦背景下的中美...
    发布时间: 2019 - 07 - 18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微信
    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微信作者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胡鞍钢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依据,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
    发布时间: 2017 - 09 - 04
  • 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
    在一项由“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参与的评选中,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成为外国友人“最想带回自己国家的生活方式”。近日,央视著名《对话》栏目以中国“新四大发明”为话题,...
    发布时间: 2017 - 09 - 12
  • 简介本书收录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2015年度重点研究报告。书内文章的作者均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或者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使用的数据和资料均来自公开出版物或者作者的调研成果,不涉及任何国家...
    领域:
  • ▷ 这是一部颠覆当今关于民主、共和普遍概念的扎实的学术研究著作。此书以翔实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证明,在过去2600多年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实现民主、共和理念的主要方式是抽选而不是选举。全书各章分...
    领域:
  • 【内容提要】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格局并未因分化重组而明朗,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本文引入马克思“两极相联”概念,并加以拓展, 用以概括全球秩序趋向。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逐步成长 为全球...
    领域:
MMC-ST系列,让飞行变得更简单。
MMC-ST系列,让飞行变得更简单。
  • 经济学、公共管理和国情研究
    胡鞍钢,1953年生,中共十八大代表,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国情研究(当代中国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先后兼任国家“十一五”、“十二...
    领域:经济学、公共管理和国情研究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工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第三届、第四届)。北京市政府专业顾问(第四届至第六届)、中国颗粒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学会顾问。北京化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
    领域:
  • 中国政治与社会,政府腐败与治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转型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政治学教授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教授Xiaobo Lü,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joi...
    领域:中国政治与社会,政府腐败与治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转型
  • 发布时间: 2014 - 07 - 01
    常见的解决方法是把触控屏幕搭配整合触觉反馈模块,再利用系统底层的互动设计,去改善HMI表现,或透过模拟去达到接近原有实体按键的操作体验,目前虽然整合触觉反馈的行动装置有限,碍于硬件成本可能会因此增加,但随着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等触控面板持续增大,虚拟键盘应用比例逐渐增加,也会令触按反馈的解决方案使用需求逐步提升。
MMC-ST系列,让飞行变得更简单。
MMC-ST系列,让飞行变得更简单。
MMC-ST系列,让飞行变得更简单。

胡鞍钢

日期: 2015-04-02
浏览次数: 7046

胡鞍钢 教授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中国科学院博士

 

E-mail: anganghu@tsinghua.edu.cn

 

胡鞍钢

胡鞍钢,1953年生,中共十八大代表,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国情研究(当代中国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先后兼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他创建并领导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于2015年入选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从1998年至今主编《国情报告》,向中央领导同志和省部级主要负责人累计提供1300余期,先后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百余次,对国家重大决策产生持续影响。

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91-1992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获得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授予的荣誉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国际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院、法国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中国研究中心、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东京工业大学文明研究中心、早稻田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等做访问教授或研究员。

从事国情研究三十年至今,先后出版国情研究系列专著、合著、编著及外文著作90余部。近期著作有:《中国国情与发展》、《中国新理念:五大发展》、《中国:决胜百年目标》、《“十三五”大战略》、《超级中国》、《民主决策——中国集体领导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胡鞍钢的观点》、《2020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创新绿色发展》等。

曾获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

 

【开设课程】中国国情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国的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研究方向】中国经济发展与发展政策

 

【研究成果】

编辑出版的《国情报告》专供省部级领导参阅,迄今已发行500多期。

胡鞍钢教授1991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学者'。1995年初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5年经美国华盛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评选,获福特基金会'中国经济研究资助'。1995年以来,连续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2000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选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特优项目。2001年获第九届(2000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

胡鞍钢同志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国情研究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发展与发展政策。胡鞍钢教授著作颇丰。截止到2003年9月,他已正式出版中国国情研究系列专著和合著共计43部,其中个人专著9部,作为第一作者的合著20部;在海外出版中文版8部、英文版6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近200篇;由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内部刊物摘发的国情研究报告及政策建议若干份。其代表作有《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中国经济波动报告》、《中国地区差距报告》、《就业与发展-中国失业问题与就业战略》、《中国发展前景》、《中国挑战腐败》、《中国战略构想》、《影响决策的国情报告》、《中国大战略》、《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透视SARS: 健康与发展》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钻研,胡鞍钢教授在中国国情分析和经济发展等领域已经发展出较为系统的理论和观点,并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学术研究特点。他所撰写的报告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多次应国家部委邀请参与国家长远规划制定和部门咨询。其研究成果不仅为高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且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社会效益。 

【专    著】

1、胡鞍钢著:《人口与发展——中国人口经济问题的系统研究》,《青年经济学者》丛书之九,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版,250页,19.6万字。

2、胡鞍钢著:《中国:走向21世纪》,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年3月版,238页,18.5万字。

3、胡鞍钢著:《中国经济波动报告》,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437页,31.3万字。

4、胡鞍钢著:《中国下一步》,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版,239页,26万字;胡鞍钢著:《挑战中国》,海外繁体字版,台北,新闻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274页,21.4万字。

5、胡鞍钢著:《胡鞍钢集——中国走向21世纪的十大关系》,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版,505页,38万字。

6、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胡鞍钢主编:《就业与发展——中国失业问题与就业战略》,胡鞍钢执笔,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365页,26万字。

7、胡鞍钢著:《中国发展前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版,426页,34万字。

8、胡鞍钢著:《中国:新发展观》,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314页,30万字。

9、胡鞍钢著:《中国:再上新台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版,220页,20万字。

10、胡鞍钢著:《中国崛起之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418页,29.7万字。

11、胡鞍钢著:《中国政治经济史论(1949-1976)》,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779页,62.5万字;第二版,2008年,624页,52.9万字。

12、胡鞍钢著:《2020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105页,8.8万字。

13、胡鞍钢著:《毛泽东与文革》,海外繁体字版,香港,大风出版社,2008年11月版,826页,67.5万字。

14、胡鞍钢著:《中国:民生与发展》,北京,经济出版社,2008年5月版,392页,42.8万字

15、胡鞍钢著:《胡鞍钢:与世界对话》,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4月版,262页,25.5万字

16、胡鞍钢著:《国情研究与教书育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19.8万字

17、胡鞍钢著:《中国2020:一个新型超级大国》(中文版),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版,20万字;《超级中国》(中文版),2015年7月版,274页,25.6万字。

18、胡鞍钢著:《中国:创新绿色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254页,19.2万字。

19、胡鞍钢著:《2020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132页,10.5万字。

20、胡鞍钢著:《中国的位置:胡鞍钢与世界对话之二》,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2年5月版,309页,30万字。

21、胡鞍钢著:《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版,214页,16.8万字。

22、胡鞍钢著:《中国正在发生的故事——胡鞍钢谈话录》,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年3月版,233页,26万字。

23、胡鞍钢著:《中国集体领导体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11版,192页,12.7万字;《中国集体领导体制探究》,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14年1月海外繁体字版,172页;《民主决策——中国集体领导体制》(增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版,215页,17.3万字。

24、胡鞍钢著:《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胡鞍钢的观点》,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版,252页,26.8万字。

25、胡鞍钢著:《中国新战略》,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7月版,336页,25.1万字。

26、胡鞍钢著:《中国:决胜百年目标》,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2月版,168页,4.5万字。

27、胡鞍钢著:《中国声音》,上海,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2016年5月版,512页,23.6万字。

28、胡鞍钢著:《如何认识当代中国:谈国情研究与智库建设》,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年2月版,280页,30万字。

29、胡鞍钢著:《中国进入世界舞台中心》,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版,225页,11.2万字。

30、胡鞍钢著:《我与改革开放同行》,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版,266页,17.9万字。


【英 文】

1、Hu Angang Zou Ping,1991, China’s  Population Development, Beijing,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PP.208.

2、Zhou Lisan, Hu Angang,1992,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 Study of China’s Long-Term Development,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Investigatio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cience Press, Beijing and New York,pp.188.

3、Wang Shaoguang and Hu Angang,1999,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Uneven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China, M.E.Sharpe, New York, pp.285.

4、Wang Shaoguang and Hu Angang, 1999, The Chinese Economy In Crisis State Capacity and Tax Reform, M.E.Sharpe, New York,pp.285

5、Angang Hu, Guangyu Hu 2006, Achievement Evaluation of IFI Assistance Loans to China(1981-2002),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Springer,PP.162.

6、Hu Angang, 2006,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pp.286.

7、Hu Angang, 2011,  China in 2020, A New Type of Superpower,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pp.213

8、Hu Angang, 2013,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China (1949-1976). Volume 1: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56, 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9、Hu Angang, 2013,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2: from great leap forward to reconstructing the economy (1957-1965), 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10、Hu Angang, 2013,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3: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66-1976), 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11、Angang Hu, 2014, China’s Collective Presidency, Springer.pp.157

12、Angang Hu, Yilong Yan, Xing Wei,2014,  China 2030,  Springer.

13、Angang Hu, 2014,  China: Innovative Green Development, Springer .

14、Angang Hu、Qingyou Guan, 2017, China: Tackle the Challeng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Routledge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15、Angang Hu etc. 2017,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State Governance,Springer.

16、Angang Hu etc. 2017, Xi Jinping’s 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Springer.

17、Angang Hu.2017,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China (1977-1992):Political Transition from Mao to Deng: 1977-1981 Volume 1, 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18、Angang Hu.2017,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China (1977-1992):Economic Development dur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1977-1991 Volume 2, 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19、 Angang Hu.2017,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China (1977-1992):Political Reform and Political Crisis Volume 3, 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0、Angang Hu.2017, Mao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Volume 1: Mao’s Motivation and Strategy, 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1、Angang Hu.2017, Mao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Volume 2: The Red Guards March for Mao,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2、Angang Hu.2017, Mao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Volume 3: Battling for China’s Future ,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3、Angang Hu etc. 2018, China’s Road and China’s Dream , Springer.

24、Angang Hu etc. 2018,A Selection of China Study Reports (1998-2011) , Springer.


【日 文】

1、胡鞍鋼:《かくて中国はアメリカを追い抜く》,石平译,東京, PHP研究所, 2003;胡鞍钢:《中国如何追赶美国-胡锦涛-温家宝体制的战略》,石平译,东京,PHP研究所,2003年7月。)

2、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胡鞍鋼、孟建军等:《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关于中国经济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及其机制的研究》,2004年4月,RIETI-CCS。

3、日本経済研究セン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センタ編:《中国の経済構造改革》,胡鞍鋼:第1章《成長方式の転換目指す、第十一次五カ年き規画》,東京,日本新聞社,2006年;(日本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编:《中国经济构造和改革》,东京,日本经济新闻社,2006年10月。)

4胡鞍鋼著:《国情報告:経済大国中国の课题》,王京濱訳,東京,岩波书店,2007;(胡鞍钢著:《国情报告:中国经济大国的课题》,王京宾译,东京,岩波书店,2007年12月。)

5、关志雄/朱建栄/日本経済研究セン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センタ編:《中国の経済大論争》,胡鞍鋼:第十一章《「調和社会」の建設均衡と稳定》,東京,勁草書房,2008年;(日本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编:《中国经济大论战》,东京:劲草书房,2008年3月。)

6、关志雄/朱建栄/日本経済研究セン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センタ編:《中国は先進国か》,胡鞍鋼:第1章《2015年まで続く高成長》、第2章《調和を図る「新四つの近代化」》,東京,勁草書房,2008年;(关志雄/朱建荣/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编:《中国是发达国家吗》,东京,胡鞍钢:第一章《2015年持续高增长》、第二章《促进和谐的新四化》,东京,劲草书房,2008年。)

7、关志雄/朱建栄/日本経済研究セン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センタ編:《中国経済成長の壁》,胡鞍鋼:第2章《資源浪費と汚染の抑制》、第10章《温暖化ガス排出削減で世界の主導国》,東京,勁草書房,2009年;(关志雄/朱建荣/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编:《中国经济增长的壁垒》,胡鞍钢:第二章《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第十章《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中世界主导国》,东京,劲草书房,2009年。)

8、日本経済研究セン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センタ編:《台頭する中国と世界》,胡鞍鋼:第1章《2015年に世界一の経済大国にー資源‐環境で国際協調が必要》、第8章《2020年に科学技術強国へ――人材、研究開発支出を大幅増》、第9章《教育、政府支出拡大が不可欠――世界的企業家など輩出へ》,2010年3月。

9、胡鞍鋼、鄢一龍、魏星著,丹藤佳紀、石井利尚訳,《中国はこうなる2030年》,東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10、胡鞍鋼,中国のグリーン・ニューディール : 「持続可能な発展」を超える「緑色発展」戦略とは(《中国创新绿色发展》),東京:日本僑報社 ,2014年。

11、胡鞍鋼,《中国集団指導制》,東京:科学出版社,2014年。

12、胡鞍鋼,[日]中国の百年目標を実現する第13次五カ年計画,東京:日本僑報社 ,2016年。

13、胡鞍鋼、王紹光、周建明、韓毓海, [日]中国の発展の道と中国共産党,東京:日本僑報社 ,2016年。

14、胡鞍鋼,[日]SUPER CHINA~超大国中国の未来予測,東京:日本僑報社 ,2017年。

15、胡鞍鋼、鄢一龍、唐嘯他,習近平政権の新理念―人民を中心とする発展ビジョン―,東京:日本僑報社 ,2017年。

16、胡鞍鋼、楊竺松,中国集団指導体制の「核心」と「七つのメカニズム」―習近平政権からの新たな展開―,東京:日本僑報社 ,2017年。

17、胡鞍鋼,[日]中国政治経済史論 毛沢東時代(1949~1976), 東京:日本僑報社 ,2017年。

18、胡鞍鋼,改革開放とともに40年,東京:日本僑報社 ,2018年12月25日。

19、胡鞍鋼,[日]中国政治経済史論 鄧小平時代(1977~1992), 東京:日本僑報社 ,2019年。


韩文:(2部)

후안강저, <세계적석학들의중국경제전망:2020년중국>,이은주옮김,서울:21세기북스,2011년

《民主决策: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土耳其文:(1部)

《中国集体领导体制》,2016年版。

西班牙文:(1部)

《中国集体领导体制》,2017年版,215页。

希伯来文:(1部)

《中国集体领导体制》,2017年版

波兰文:(2部)

《中国集体领导体制》,Time Marszatek Group,2017年版,222页。

《中国:创新绿色发展》

吉尔吉斯文:(1部)

《中国:创新绿色发展》

俄文:(1部)

《中国集体领导体制》,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2016年版,261页。

阿拉伯文:(1部)

《中国集体领导体制》

上一位专家:无下一位专家:王绍光
相关研究
著作与出版物
  • 简介本书收录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2013年度重点研究报告。书内文章的作者均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或者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使用的数据和资料均来自公开出版物或者作者的调研成果,不涉及任何国家秘密。我们出版该丛书的目的是为更多欲关心国情、了解世情、研究党情的读者和机构提供相关参考资料。作为一部学术读物,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出版方的任何倾向及观点。由于本书规模较大、内容涵盖范围较广,编辑的过程中难免存在错误与不足,欢迎广大读者在阅读使用中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以便我们今后修订完善。目录国情报告第十六卷·2013年1. 没有调查就没有建言权………………………………胡鞍钢 / 0012. 东方巨人的两个“大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共识与决策共识………………………………………………………胡鞍钢 / 0063. 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胡鞍钢 / 0204. 解读中国发展奇迹的奥秘……………………………胡鞍钢 / 0255. 中国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胡鞍钢 / 0306. 在中国人才网开通仪式上的发言……………………胡鞍钢 / 0337. 与世界同舟,共兴共荣………………………………胡鞍钢 / 0388. 中国国情:机遇挑战与发展前景……………………胡鞍钢 / 0459. 世界大考与中国应对(2007-2012年)…………...
    出版时间: 2016 - 10 - 24
  • ▷ 作者从学者的视角,以个人自述的形式,围绕“与改革开放同行”这一主题,详细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时代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以及作者怎样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又是怎样转化成思想和改革建议,从而发挥其智库作用的过程。“对我而言,写一篇好文章、一本好著作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写好文章、好著作,当然最难最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不停地记录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总结过去40 年的学术经历,就是为了激励自己不停地写出好文章、好著作,一个宗旨: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知识为人类。——胡鞍钢”|后|记|2018 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改革开放时代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从事国情研究的黄金时代。这反映了我的学术研究与这个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我全面了解、深入分析、反复认识这个时代的过程。对此,我从一位中国学者的视角,围绕“我与改革开放同行”这一主题,做学术总结和进一步思考。本书的目的主要是总结我从事国情研究的学术思想、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咨政建言的过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改革开放如何给我这样一个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提供了极其难得的考大学机会,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舞台,提供了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的社会机遇,提供了与改革开放同行的人生道路。这是一个学者与改革开放互动的个人记录,也是历史记录。为此,我在本书中更多地介绍改革开放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最深刻的事件,以及我参与其中的国情研究和国策研究的前前后后。改革开放的40 ...
    出版时间: 2018 - 10 - 01
  • 本书由中国国情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胡鞍钢教授主持撰写,围绕“2050中国”这一主题进行专题研究,从更加专业化、更全面的视角分析到2050年的中国发展大趋势,前瞻性地提出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及战略步骤。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第二章,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第三章,2050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四章,现代化总布局:六位一体;第五章,中国现代化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第六章,结语: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目  录第一章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 1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从三步走到百年梦想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四大因素与四大优势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方法论:创新与继承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十大转变第二章    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  / 25    一、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飞跃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  ...
    出版时间: 2017 - 09 - 01
  • 对人民诉求具有回应性、对国情变化具有适应性、对实现国家良治具有有效性的政治制度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需的重要条件。这不仅意味着关于政治制度的研究对增进人类福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是我们多年来围绕中国道路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开展持续研究的动力之一。本书基于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集体领导体制的创新发展,在原有“五大机制”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核心加七大机制”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集体分工协作机制、集体交接班机制、集体学习机制、集体调研机制、集体决策机制、集体外事机制和集体自律机制的运行特点,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中国集体领导体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制度,本书是国内外对中国集体领导体制展开深入探讨的力作。目  录导论中国政治制度成功的关键1集体领导体制的发展(1927—2012年)2内容提要6集体领导体制创新发展分析框架7第1章 准确理解核心内涵11    一、“核心”的三重含义13    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核心”15    三、党一定要有领袖,有核心19    四、小结23第2章 深刻认识核心地位25    一、党在核心问题上的历...
    出版时间: 2017 - 08 - 01
  • 从现代世界历史看,全球化和现代化是相伴生的现象,曾经先后出现了三次全球化浪潮。第一次全球化浪潮是从1870年到1914年的全球化浪潮,基本上是西方国家的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根据安格斯·麦迪森提供的数据,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1%,商品出口增长率达到3.4%,高于经济增长率1.3个百分点。但是,中国在这一浪潮中成为落伍国和受害国,中国出口额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2.5%下降至1.8%。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是从1950年到1973年,基本上是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9%,商品出口增长率高达7.0%,高于经济增长率2.1个百分点。但是,中国也是这一浪潮的边缘化国,中国出口额占世界总量比重从1.7%下降至0.6%。之后的1978年,中国对外开放,开始参与全球化,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1978年的世界第29位上升至1990年的第15位,开始成为全球化的受益国。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始于冷战之后,直至今日,南方国家大规模参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黄金时期。即使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作为外部冲击打乱全球化,但没有中断这一进程,其中中国、印度等发展中人口大国发挥了极大作用。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4%,商品出口额增长率为6.5%,高出经济增长率3.1个百分点。中国迅速成为这一浪潮的积极参与国和重要领导国,到2...
    出版时间: 2017 - 06 - 01
  • 本书的主题是国情与发展,主线是中国之路,本书将中国作为一个有机的动态的巨系统巨大规模人口国家、社会进行研究,并系统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现代中国发展的初始条件是什么?现代中国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它从哪里来?它经历了哪些阶段?它现在又是到了哪里?有哪些限制因素和有利因素?限制因素又如何转变为有利因素?如何认识中国发展之路?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动因是什么?未来又会走向哪里?如何实现“富民强国”的宏大目标?本书布局和结构共分为一个导论和六篇。导论主要说明中国国情与发展之路的关系,介绍了现代中国研究的主要目的、各篇章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第一篇为自然国情与发展,包括地理与发展、资源与发展、环境与发展、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与发展等四章。第二篇为人力资源与发展,分为人口与发展、就业与发展、健康与发展、教育与发展四章。第三篇为经济国情与发展,分为经济增长与发展、农业与发展、工业与发展、知识与发展、减贫与发展四章。第四篇为城乡、地区与发展,本篇本分为地域与发展、地区与发展两章。第五篇为中国与世界,本篇讨论中国发展系统与外部更大系统的联系。最后一章为全书总结,对“中国之路”进行回顾与展望。目  录第一章导论:中国国情与发展之路6            第一节为什么要研...
    出版时间: 2017 - 05 - 01
  • 中国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及发展战略的谋划上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之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由不同的发展观指导;随着实践的发展,发展观也不断发展演变、与时俱进,不断以更加科学的理念指导实践,推动中国不断迈步向前。第一,新发展理念源于世界最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发展实践,高于并指导这一实践。第二,新发展理念既总结了以往的五年规划之创新和精髓。第三,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成为五年规划设计中的重大突破,成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途径。第四,新发展理念是全面科学发展观的组成部分。第五,中国的发展理念必将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规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而是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历史的变化而变化。新发展理念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宏大的发展框架、严密的发展逻辑、务实的发展思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使得科学发展的内涵进一步具体化,更具指导性,更具针对性,更具可操作性。新发展理念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彼此之间相互融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有着统一的目标。创新发展是发展的动力,协调发展是发展的艺术,绿色发展是发展的模式,开放发展是发展的助力,共享发展是发展的目标,安全发展是发展的保障。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和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有的五年规划,从名称看顾名思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规划,但本质上是关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出版时间: 2017 - 03 - 01
  • 国家治理能力就是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实际能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最显著的特色之一,采取了“两只手”,其中五年规划是最有效的治理国家的手段,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的有效途径。《大国之治:理解"十三五"时期国家战略)》介绍国家治理与规划手段及方法,分别介绍科技、教育、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治理方式。目录:中国国情与中国发展战略   |胡鞍钢|    一、中国国情及发展阶段    二、中国现代化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    三、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2020:中国发展目标特点    五、2020:发展目标设汁    六、小结:2020中国愿景    国家现代化与治理现代化第一部分    国家现代化    |胡鞍钢|    一、现代化的标准: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二、中国崛起: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理沦   &...
    出版时间: 2016 - 12 - 01
  • 当代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心。源于中国的迅速崛起,源于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源于中国正在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 如何认识当代中国,就显得愈发重要。 中国国情研究领军人、中国智库开拓者胡鞍钢洞悉规律,深根国情,从认识中国、改造中国、改革中国和发展中国四个方面来阐释如何认识当代中国。本书凝聚了作者几十年的国情研究经验与现实观察基础,以大历史和独特的专业视角为当代中国的认识道路拨开迷雾,择取经得起历史与实践检验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进而探寻当代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道路与路径。胡鞍钢在实践中不断开拓智库建设之路,深刻分析了智库的定位、原则、作用、如何参与国家战略以及智库的影响力、竞争力等问题,智库通过“外脑”形式给“内脑”(党中央、国务院)在重大发展战略、重大发展规划和关键发展政策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咨询意见,进而引领中国学术界、引导中国社会主流,在国际上形成影响力,发出“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中国,也让中国重新认识自己。当代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心。源于中国的迅速崛起,源于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源于中国正在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 如何认识当代中国,就显得愈发重要。中国国情研究领军人、中国智库拓者胡鞍钢洞悉规律,深根国情,从认识中国、改造中国、改革中国和发展中国四个方面来阐释如何认识当代中国。本书凝聚了作者几十年的国情研究经验与现实观察基础,以大历史和独特的专业...
    出版时间: 2016 - 11 - 04
  • 《中国声音》收录了胡鞍钢教授2011年至2015年接受国外人士采访所著述的有关国情问题和公共政策的访谈录共二十余篇,围绕创新与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梦与世界大同等问题,讲好中国的故事,发出中国的声音。此书是著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与西方的最新对话录,围绕诸多战略性问题,发出铿锵中国声音。我们在一个日益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日益国际化及国际交往中,需要更加自觉、自信、自强地开展公共外交,多那些关键性的人物进行战略沟通、学术沟通、媒体沟通,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理解中国,也让中国理解世界。——胡鞍钢目  录谈中国创新与中国特色中国发展之路迈向共同富裕2030年的绿色中国2030年中国与世界:共同富裕与大同世界解读“十二五”规划谈中国的共同富裕中国绝不能再“瞎折腾”2020年:一个新型超级大国谈中国新型战略产业变化中的中国与法国驻华大使的谈话展望中国经济与世界同舟,共兴共荣谈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对《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评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下的中国中国改革进程现状与展望谈目标治理与集体领导体制中国梦与世界大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台湾应该向大陆体制学些什么中国进入绿色发展时代中国面对不平等的挑战对中美青年眼中双边关系的评论关于G2战争的回答后记
    出版时间: 2016 - 05 - 01
  • 全书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以人民为中心的“五大发展”理念;第二部分是创新发展;第三部分是协调发展;第四部分是绿色发展;第五部分是开放发展;第六部分是共享发展;第七部分是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作者对“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评价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大创新,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五大发展”源于世界*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发展实践;第二,“五大发展”总结了以往的五年规划之创新和精髓;第三,“五大发展”的提出成为五年规划设计中的重大突破,成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途径;第四,“五大发展”是全面科学发展观的组成部分;第五,中国的发展理念必将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认为,“五大发展”既是中国版的发展经济学的*新理论成果,更是当代世界发展经济学的*佳实践。目  录导论:以人民为中心的“五大发展”理念……………………1一、“五大发展”是“十三五”规划最大的创新……………4二、中国发展观的历史演变…………………………………5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规划………………………………7四、“五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9五、人的发展生命周期与五年规划……………………… 11第一章 创新发展……………………………………………… 17一、思想来源……………………………………………………18二、实践创新………………………………...
    出版时间: 2016 - 04 - 01
  • 以决胜百年目标为主题,分析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实践情况和未来目标《中国:决胜百年目标》在数据采用中,既注重全面,又具备代表性,大部分数据都截至2014年,为最新数据;二是分析专业。《中国:决胜百年目标》采用“目标实施一致性评估法”对“十二五”规划进行了后评估。目录收起前言一、如何评价“十二五”时期二、“十三五”时期的定位:决胜阶段三、“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十三五”四、关于“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二)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三)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五)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五、“十二五”与“十三五”规划比较六、小结: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
    出版时间: 2016 - 02 - 01
想和朋友一起浏览我们的网站 快分享到以下社区吧
发邮件给我们 希望收到大家的留言噢
看论文 > 提供海量中英文文献的学术资源平台,涵盖了各类学术期刊 会议论文,旨在为国内外学者提供最好的科研体验。
看视频 > 免费为您提供实用的大学视频教程在线观看,希望您能从中学 习到有关大学方面的知识。
看资讯 > 每日最新的国内、国际热点资讯,,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19 电话:010-62772199 邮箱:ccsoffice@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5 - 2013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