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举办的“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在公共管理学院举行。英国艾克赛特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殷之光应邀出席并作“国际主义共同体——一个从第三世界出发的20世纪世界秩序叙事尝试”主题发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章永乐,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晓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高宇宁,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研究员魏南枝,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白钢出席活动并发言。活动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主持。
殷之光从阿拉伯世界的民族主义问题谈起,发散开来讨论阿拉伯世界民族主义和十九世纪帝国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二十世纪的民族主义解放,分析其构想出来的世界秩序愿景与十九世纪的世界秩序图景,以及二十一世纪霸权主义的世界图景的具体差别。最后提出思考,能否从第三世界的角度重新描述理想的世界秩序,以及它跟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具体差别。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胡鞍钢对此项研究的意义表示肯定。他指出,中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研究学者更应该站在国际的大的背景下,去理解中国与世界,去讨论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关系,去思考未来的一百年的中国,做中国的大脑,展现未来的趋势。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魏南枝在发言中指出,中国背后有一个社会主义共同体的力量,这种共同体意识是中国最巨大的财富。社会主义就是共同体,我们不能把人民当成客体,人民是主体,不能把国家和人民对立起来,我们是一个整体。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白钢发言认为,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得承认其确实有异常重大的世界历史影响与世界历史作用,但问题是到了这个时代,这个旧的体系已难以维系。任何关于现实问题的研究,一定纠缠着几千年来的各种各样的文明冲突,因而研究世界文明史和世界宗教史古代部分对于理解现实问题同样重要。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高宇宁在发言中表示,客观上,世界资本这一体系已有着数百年的斗争经验,不是那么轻易可以被改变,我们有必要在其本身形体上的演化和韧性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殷之光提到的阿拉伯世界面临的挑战,高宇宁表示如何融合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张晓波在发言中提出,现代中国史学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是从外部引入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与框架结构,马克思主义颠覆了传统中国正史的历史叙述方式。不仅如此,历史的框架结构改变了,历史观本身也改变了。历史不再是一面统治者的镜子,不再是过去国家治理手段的综合,而是具有了当下政治性的意义,这也蕴含了对历史进步力量的肯定。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章永乐发言认为,在第三世界国际秩序里,有一个比较厚重的东西是“反抗”,或者说这些国家在反抗中结成了某种友谊。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很多事业,某种程度上都是要激活当时对世界图景的想象。现在,我们回到六、七十年代第三世界整个的时空,应当采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是完全搬过来还是从现在的语境出发有一些重新的叙述,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鄢一龙指出,我们今天进行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殷之光谈的几个共同体,对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性。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国情研究院举办“国际主义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
摄影:于娟